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申报插图】谁解开了这个中美——民国时期报纸、保险、插画的微妙境界?

时间:2023-02-12 00:53:3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陈斌陈振新

插图是指书报所附的画,在拉丁语的字面意思中,本来是“照”的意思。它本来是用来增加出版物的文章给人的趣味的,文字部分更生动,更像,使其在读者心中活跃起来。笔者收集了一些民国报纸的保险插图,细细品味,浸染得很深。这些精美的插图,其重要性和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照亮文字”的陪伴地位。它不仅突出了保险宣传的主题思想,而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长时间仍然掩盖不了那发散的灿烂和迷人的风采。是你,是你。

时间是清澈的,岁月是芬芳的。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经过时间的美丽的画吧。

1926年2月15日,第《良友》期,永安人寿保险公司插画(图1)刊登,通过这个场景的描述,将读者的想法吸引到死去的老人身上,但他处理的人寿保险使配偶受益,安居乐业,安享晚年。(哈姆雷特。)人寿保险的重要性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图1

1926年3月25日,第《良友》期,《永安人寿保险公司插画》(图2)刊登:“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餐桌前一边吃东西一边品茶。”画面是通过室内的很多细节绘制的,包括优雅的插花、精美的壁画、精致的沙发、明亮的大窗户等。这些场景表达了主人生活的安逸和舒适。文章直接扣题:因为早年参加了人寿保险,才有了安逸的晚年美景!

图2

1933年7月1日,《东方杂志》第30卷第13期写道:“军队会选择什么样的过去?”名为的保险插画(图3)发布了画面:“有两种方法:一对夫妇牵着手牵着孩子走向成功的顶峰。一个用悬崖拦截,悬崖上写着“郡安乡长寿,郡储蓄用港口,郡投资精明,军营健康永远是职业”。另一条路是在“人寿保险”标志的指引下,走登顶成功的路。通过屏幕语言图像传达人寿保险的好处,可以达到无声胜星的效果。

图3

1933年7月10日《人寿季刊》第2期,陆思雄主编、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出版,该期“画展”栏目共有四幅画。第一个(图4)画面标题:“风云变幻莫测”,画面:“乌云卷起暴雨,一片叶子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上艰难行进。”第二个(图5)画面标题:“人生灾难已定”,画面内容:“穿着长袍的老师,早上出去和妻子告别小事,另一个场景不幸被汽车撞了”。第三个(图6)画面标题:“要提前做好准备”,画面内容:“一个拿着雨伞的老师在雨中悠闲地走着,另一个老师显然没有准备雨衣。一件湿衣服勉强支撑住了,用遮雨的东西浑身湿透了。”第四个(图7)屏幕标题:“不渴,不要挖井。”画面内容:“左边半岛的一个男人正在从井里打水。右半部有几个男人在赶着挖井。”这组画直观地警告现实生活中,保险的照顾、危险和灾难是不可预测的,人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解渴钻井。

图4

图5

图6

图7

1933年10月10日《人寿季刊》第3期第8页有两幅画。第一张图(图8)题目:“刘儒源林的这个时候”,画面:“一对老年夫妇手拉手在林荫道上手拉手同行。”条文:“如果早期的保险、老年的快乐、衣食住行、幸福、贫穷、为人如此,大体上就会充满。第二张图(图9)题目:“老朱皇不值钱。”画面:“老人步履蹒跚.”画面黑暗充满压抑感。赵文:“人到晚年成为人们的累赘,不谋求苟且的养老储蓄保障,怎么能沦落为‘所长不努力,老大会伤心’呢?”两幅画使用了对比手法。

图8-图9

民国22年10月10日第《人寿季刊》号第19页,插画(图10)标题:“丈夫回家也在”,副标题:“人寿保险的使命是保护身后的家人”,画面:“穿着旗袍烫发的时髦中年人”

图10

1933年10月10日第《人寿季刊》期第20页有两幅画,第一幅画(图11)题目:《明天的成功之路》,副标题第二幅(图12)题目:《人生的敌人、袭击》,画面:《人生的敌人、袭击》四个人分别代表“老人、疾病、死亡、失业”。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图11

图12

1933年11月1日《东方杂志》第30卷第21期,插图(图13)标题:“话仍在耳中.”,短信内容:“你不是说生前保证吗?稻田偏偏反对,现在呢?马还在耳朵里,人去财物等食物,该怎么生活。(金钱谚语。)画面:“一位失去丈夫的女性面对‘呜呜呜’两个孩子,忧心忡忡。对于当年丈夫接受投保人的人寿保险,没能提出自己的反对,现在只能后悔。”画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比如一个场景言情剧,发人深省!

图13

1933年12月16日,《东方杂志》第30卷第22期,插图(图14)标题:“天薄时晚。”

景堪娱”,画面:“一位老者安坐在阳台沙发上,欣赏夕阳落日渐渐隐没在远山,孝顺的儿媳在一旁端茶倒水,活泼可爱的孙儿、孙女在室外玩耍。”暗喻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是在人寿保险的保障下获得的。

图14

1934年1月1日《东方杂志》第30卷第23期,插画(图15)文字:“倘若他们的父亲遇到什么意外......他们的前途便将如何?只有人寿保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画面上:“一对兄妹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大学校’,高耸的学校大楼,明亮的教室;另一条路是孤儿院。”

图15

民国23年1月10日《人寿季刊》第4号第29页,共有四幅插画。第一图(图16)标题:“寿险保障,得之非易,既得之后,按期付费,切莫失效。”画面“一只象征‘失效保险’的手和另一只象征‘保费停付’的手正在撕毁‘身家保障’的纸。”寓意:分期交付的保险必须按时按期续保才行。第二图(图17)标题:“丈夫送与妻子的一份永久礼物,唯人寿保险足以当之”,画面上:“圣诞夜,家里烛火通明,一位女士坐在燃烧的壁炉前,静坐独思,丈夫的身影映在墙上,一张虚化的保险单在空间闪动......”暗喻保险是一份永久的好礼物,是带给受益人实实在在的经济呵护与保障。第三图(图18)主标题:“人生价值之经济观”,副标题:“人寿保险与身家幸福相衡并重岂可忽哉”,画面上:“一个平衡秤,一边是幸福的一家四口人,另一边是象征‘人寿保险’的钱袋子”。第四图(图19)标题:“费一分钟工夫,签写寿险保单,可使家人得数十年的保障”。画面上:“一个表盘,时针和分针只有很小的间距。”寓意很短的时间签约便可获得保险长久之保障。图的下角一行小字:“请即日向上海或各埠宁绍人寿保险公司投保寿险”,成为一则软广告。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1934年3月出版的《寿险界》,有一幅插画(图20)标题:“悠游林下,怡然自得,身心安泰,同登寿域,保寿之功,曷其有极”。画面上:“几位老者在公园悠闲地划船”。

图20

1934年7月10日《人寿季刊》第6号第24页,插画(图21)文字:“欲求自身晚年及身后家人‘经济独立’者应取道与人寿保险。人寿保险为长期契约贵乎恒心维持,否则半途而废仍属无益”。画面上:“一条象征‘人寿保险’的道路,穿越生机勃勃的村镇,经过盎然的田野绿色的丛林,走向金色的阳光......”。

图21

1935年7月10日《人寿季刊》第10号,插画(图22)标题:“青年夫妇,携手同行,世道崎岖,惟保有寿险者,履险如夷,永无瞻前顾后之忧。”画面上:“一对青年夫妻携手走在人生路途......”。

图22

1936年7月10日《人寿季刊》第14号,有两幅插画,大标题:“人寿保险之于人生”。第一图(见图23)小标题:“足下愈延迟 道途愈艰难”,画面内容:“分别以人生的25岁、35岁、45岁、55岁、65岁几个年龄阶段,呈现宽窄不同的人生前行登顶之路”,暗喻人寿保险愈早投保收益愈大。第二图(见图24)小标题:“人生五十五岁之变转”,画面内容:“以石拱桥为示例图,人生前半程是上坡,后半程是走下坡”。暗喻人55岁之后生产能力下降,经济吃紧,趁年轻早投保为佳。

图23

图24

1936年10月10日《人寿季刊》第15号,插画,文字内容:“剪去你钱币的翅翼,使牠不会飞去,人寿保险是积储你现在的钱币,留作晚年享用,并保障家庭”。画面上:“一把剪刀正预剪去钱币的翅膀”。此画似乎借鉴漫画常用的拟人手法。

1937年8月4日《申报》头版头条,刊登一幅广告插画,标题:“一开风扇满室生凉、一经保寿阁家无忧”,文字内容:“消灭后顾之忧,造成晚年幸福,保障家庭安宁,减少孤寡痛苦,扶助子女教育。风扇虽小,凉意颇多,保费虽小,收获极大。”画面上:“在风扇的吹拂下,一家四口享受凉风其乐融融,小女孩坐在父亲腿上读小人书,母亲在一旁读书,小女孩的哥哥在桌上玩积木。”

1941年《保联》第3卷第7期,有一幅插画,文字内容:“普通储蓄累年积近如上高山颇感不易”、“人寿保险保障确定如履平坦身心安泰”。画面上:“储蓄上台阶越来越难,而有了人寿保险路走的平坦”。用图画语言巧妙地告诉人们:人寿保险是一种理性的长期化投资,因而更稳健,收益更大!

保险插画是保险宣传和插图艺术的有机融合,是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将保险信息和理念以最简洁、明确、清晰地传递给观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构思机巧、绘制精良的保险插画,无论时间怎样磨洗,依旧耐人寻味,散发着迷人的风采和魅力!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