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重工业网络
建设“三仓”工人家庭,努力成为时代工人的先锋
中心3号平台位于渤海湾近海10多海里的极浅海水站,是胜利海上油气生产中心和枢纽。平台现有员工99人,平均年龄34岁,15天轮班运行模式。自2013年投入生产以来,累计生产外输原油947.8万吨,产生经济效益88.74亿韩元,实现长期安全生产。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新时代特色品牌组、全国安全标准化示范班、全国“三创”先进班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中心三号平台充分发挥“员工牛”服务员工、凝聚力、教育引导作用,以“技术创新、管理创造、指标创优”为目标,大力开展岗位建设活动,形成了全员攻防、创建、善争优的生动局面。
第一,着眼于“创造价值”,努力成为创造性先驱。
面对疫情防控及低油价带来的双重“考验”,平台以“价值创造”为主旋律,发挥“工人牛”群众组织优势,深入贯彻“百日攻防效应”行动。为了制约平台创作瓶颈,成立了系统优化、节能、清工创效三个创效攻关项目组,聚集平台优势力量突破攻关。其中,制定了适应海上平台短流程的破乳剂及助剂评价标准,通过系统改造和筛选引入高效破乳剂,脱水率评价时间从90分钟减少到30分钟,实现了平台现场喷泉现场投入,每年节约700多万韩元。建立注水泵能耗周期比较数据库,改造减少4台注水泵,将原来的9级改造为7级,在满足平台注水泵需求的同时,每天节能30,000千瓦时,每年节约电费600多万韩元疫情期间,由27名青工组成的“碧海青春”突击队将生产油井伴液、解除井泵进气口堵塞等30多个项目,累计节约成本为500万韩元。今年“五四”青年节,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与平台视频连接,对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平台清工继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第二,着眼于“提高质量”,努力成为创新的先行者。
发挥工会的“大学”作用,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从学习开始创新,以才干成就”的理念,把提高素质作为工作岗位创新的稳定动力。实施素质技术双重提升工程,构建“一倍五练”培训模式,深耕“两个签名两评”,采取人才培养措施,培养中石化技术专家、油田创新专家等工匠,在中国技术大会上取得蔡儒公个人铜牌2项优异成绩。广泛开展“五个小成果”、“QC集团课题攻关”等群众性创新征集活动,将创新主动权交给一线员工。在海上平台使用大量进口可燃气体探测器存在问题,故障检测困难、维修周期长、更换成本高等问题,平台林斌和他的创新团队研制了自主研发的“可燃气体探测器故障排除装置”,修复了79个可燃气体探测器,节省了累计维修费用123多万韩元。实施“冠名”激励措施,“宣传弯头”、“陈广斌消防炮保护队”等众多小型改革作品因平台应用而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近年来,平台以48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工厂级以上的奖项,12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中星光QC团队开发的“救生艇、起重机钢丝绳清洁油保障值”被评为国家质量成果一等奖,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团队荣誉称号。
第三,着眼于“思想领先”,努力成为创先争优的先锋。
海上平台春田严寒,夏田酷暑,秋田台风,冬田冰,一年四季前海潮。环境艰苦的任务越艰巨,越要构筑强大的思想堡垒。组织了“弘扬石化传统”、“不忘初心,为祖国奉献石油”等主题班会议,凝聚了平台工作人员扎根、为国家献油的精神力量。通过开展“专用窗口”活动,深入学习新思想和新理念,形成了“推进海上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进行持续的“提高标杆”活动,在业务骨干组织中海油、图书等先进平台标杆学习,建立包含2710个点的平台指标评价体系,设备完成度保持在99.9%以上,每输油消耗同比减少7.3%,主手段消耗同比减少11.9%,行业作为促进创造工作岗位的有力起点,组织“双争一创”劳动竞赛的平台工作人员争夺了11个“最佳单位”,紧接着,3大大型设备被评为最佳基准设备,5人被评为最佳稳定产管理手,21口油井被评为长寿稳定山,树立了所有人创造工作岗位的风向标。实践“一滴油也不让进大海”的安全承诺,抓住“促车保”活动,实施“绿色基层633行动”,实施安全的“六步”操作法,两名员工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获得采油厂“安全卫士”称号,
近年来,中心三号平台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风头、浪尾”的拼搏意志和“小家、为大家奉献的精神”,全力建设一流海上油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世界领先企业中,开展了新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