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可怕的魔鬼,如果被释放出来,就会变得失控,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被魔鬼控制的人,最后造成了巨大后果。它会把一个人的内心吞噬掉,让他们的行为变得极端和疯狂,甚至做出非常危险的决定。
2013年3月31日下午,复旦大学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投毒案。导致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突然因腹部疼痛送医,最终送医后因急性肝损伤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很快就介入了这起案件,结果在侦查现场的时候,在黄洋宿舍的饮水机中检测出了有毒化合物。
因此,这是一起他杀案,黄洋也是因为中毒而死亡的。
很快,警方就锁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是黄洋的室友林森浩,他也是2010级复旦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让人震惊的是,林森浩在被捕之时,显得十分的镇定,而且在法庭上辩称自己就是开个玩笑,哪知道不小心把黄洋给毒死了。
那么,林森浩到底是?为什么他要投毒杀人?被捕后为什么还能如此若无其事?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1986年,林森浩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在当地的一家服装厂打工,母亲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林森浩有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第三。从小就表现的聪慧过人,学习成绩也很不错。
2009年,林森浩参加了高考,并且以780分的高分,考进了中山大学医药系专业。
不久之后,因为在大学成绩出色,他又被中山大学,保送到了上海复旦大学读研究生。
不得不说,林森浩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因为在读研期间,他就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5篇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
要知道,能够在弱冠之年,就能在国际杂志上发文,并且一发就是8篇,足以证明林森浩的优秀了。因为一些著名的医学专家,穷其一生写出的论文,也很难得到国际杂志的认可。
因为这个原因,林森浩是学弟学妹们眼中的“大才子”,一些人在提到他的时候,都会露出仰慕的表情。
这样的林森浩,深得老师的喜爱,也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大家都觉得不出意外的话,他将会是一位未来的医学界泰斗。
然而,直到黄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林森浩的人生轨迹,而他也因为投毒杀死黄洋,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那是2010年的时候,黄洋也被保送到了复旦大学读研,并且分配到了和林森浩一个宿舍,可以称得上是林的学弟。
黄洋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他是家中独子,父母是一位中学的宿舍管理员,每个月只有千把块钱的工资,母亲则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一直在家休息,家庭经济十分拮据。
但是,黄洋本人却十分乐观向上,而且学习成绩和林森浩也是不相上下,在崭露头角以后,也获得了一个“复旦才子”的称号。
不仅如此,黄洋还体现在一个经商头脑上面,他从上大学以后,就靠做兼职挣到了不少钱,甚至还清了母亲治病欠下的30万借款。
因此,在学校里面,黄洋的性格十分随和,总是能说会道,和同学出去聚餐,也是抢着掏钱,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比林森浩强了不少。
02
如果没有那一场意外,黄洋必然和林森浩一样,未来有着无限的前景,可以称得上前途似锦。
但是,在投毒案发生以后,两个年轻人的一生都毁了。
林森浩被捕以后,刚开始拒不承认实情,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审讯,这才供述是自己下的毒。并且描述了自己下毒的过程和动机。
他在投毒的当天,借口要去实验室拿东西,然后借到了钥匙,取出了一瓶剧毒化合物,将其注入到宿舍饮水机中。
而投毒的动机,仅仅是因为他内心不满于黄洋的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为人方面也比他受欢迎。
2013年11月27日上午9时30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了“复旦投毒案”。
检方指控林森浩因为琐事和黄洋不和,于是采取投毒的方式,残忍杀害了黄洋,应依法对其严惩。
而林森浩则辩称,自己是出于“愚人节”期间,故意和黄洋开个玩笑,没有故意杀死黄洋的想法。
经历了将近8个小时的庭审,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休庭,决定择日对该案作出宣判。
2014年2月1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了一审宣判:判处林森浩死刑。
听到这个判决结果,林森浩表示不服,一审判决结束后,委托律师上诉。理由是自己罪不至死。因为在被捕以后,他有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理应得到从轻处罚。
03
而随之而来的,是由复旦大学177名学子,写出了一份求情书,请求法院能够给林森浩一条生路。
2014年5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收到了一份由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合签名的请求信,随之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份声明书。
信中建议给被告人林森浩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
在笔者看来,这些人是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闹事,心里面已经没有了对法律的敬畏。
自古至今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而且受害人黄洋的父母,能让林森浩照顾吗?老两口看到林森浩,会不会就想起自己的儿子黄洋,这样的照顾与其说是照顾,不如说是时时刻刻地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除此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道因为他林森浩是复旦大学的学生?学习成绩出色,就应该免除死刑吗?
那么,如果他被免除了死刑,就等于说法律开了一个先例,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甚至会滋生出一些人认为犯罪成本低廉的想法。
所以,复方大学177名学子求情,不过是一场他们自导自演的游戏,是这些人沉浸在主观臆想中的狂欢。
请求信指出,林森浩曾经在地震中捐款800元,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病人送的红包坚决拒收,曾服务农民工一周,他家里很穷,母亲还患有心脏病。
“因此,我们认为他不是多次杀人、多次伤人的极为凶残的人。”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林森浩免除死刑的理由。世界上这样的人多了去了,开了一个口子,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所以说这次行为,实际上就是把法理和情理放在了对立面上。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04
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进行了二审宣判,最终结果驳回林森浩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
2015年12月9日,“复旦投毒案”出现新进展,最高院对林森浩的死刑复核已出结果,并下发核准林森浩死刑的裁定书。
2015年12月11日,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的日子。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安排他和自己的近亲属见了一面,充分保障了被执行罪犯最后的人身权益。
当天下午,林森浩被押上了警车,带到了当地的一个殡仪馆,抬进了一辆死刑执行车,一剂致命的药剂,注入了他的体内。
后来,据知情人士透露,林森浩被执行死刑的时候,一脸的不高兴,脸色阴沉阴沉的,但是没有哭喊,也没有做过任何的挣扎。
至此,随着林森浩的伏法,这起备受社会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也算是画上了一个真正的句号。
但是我们在痛惜两个家庭失去了自己孩子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一下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
当下社会的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我们很容易忽视生命中最珍贵的事情,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年轻人身上。
他们容易被恶劣的社会风气所影响,变得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攀比心理、暴躁情绪和冷漠态度等。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应该想办法通过教育和改变社会环境,来消除这些不良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不仅要重视传递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发展自己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一些关注和理解,少一些攀比和嫉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从人生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