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
各国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
各国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培养总是非常慎重,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都非常头疼,教育宝宝需要家长自己先有良好的素养,现在分享各国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
各国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1
美国幼儿园:不能自理会被劝退
美国幼儿园入园资格跟国内不同,我们比拼孩子的智力、考试、家长资历,他们就简单多了。美国幼儿一般年满3岁,如果能够大小便完全自理、自己吃饭,就可以顺利入园了,否则会被劝退。相比之下,读个幼儿园比国内大城市会容易许多。
在美国,幼儿园给孩子的主要任务是以玩为主,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而小朋友在学校的时间也比较灵活,可以自己跟老师调节时间,一周4天也没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的暑假会有夏令营的学习部分,而一份3岁幼儿夏令营的内容安排,包括戏水、烧烤、模拟食品大排档做生意、制作柠檬汁打折广告牌等等,内容趣味十足。
英国幼儿园:让宝宝自己探索知识
相比于自由懒散的美国人,一向追求严谨的英国人在幼儿园上的经营上有着非常不同的做法。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有不同的小组作业活动,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一些技能。
重要的是,在所有的活动中,英国的老师们鼓励小朋友自由发挥,任何问题,只要是合理或有趣的答案都可以接受。相比之下,我们的“唯一答案”确实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自信心哦。
法国幼儿园:家校结合很密切
法国的幼儿园也以玩为主,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幼儿园非常讲究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跟父母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父母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这使得法国的老师和家长之间能够充分、全面了解孩子的一切,对孩子的关注也能变得正确许多。孩子老师家长的三方互动增加,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是有益的。
奥地利:用童话和音乐培养创造性宝宝
来自欧洲的国家都自带一丝浪漫属性,而这个童话国度奥地利,也非常重视宝宝们的艺术细胞哦!奥地利幼儿园的老师们会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比利时幼儿园:孩子的个性最重要!
比利时跟美国更接近,在比利时小孩上幼儿园之前,会有学前教育,目的就是让让孩子们学会应用常识,使他能够学会应付日常生活,并学会感知生活中的乐趣。
在幼儿园的时间,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游戏,剩下的教学时间都是手工课。如果孩子在室内上课上累了,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去附近的博物馆等,给孩子实地讲解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让宝宝们从小就真正浸染在文化之中。与此同时,老师也非常鼓励孩子们的积极发言,要求宝宝们对每件事情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不需要学习别人,这让比利时的孩子从小就个性十足!
各国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2
芬兰 - 平等
当导演问起:“在这里,什么是成功?”
一群9岁的芬兰小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那你就已经算是成功。没有什么最好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大家是平等的。”
平等,或许是芬兰教育从小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种子。
去森林里玩耍,也是上课。
老师让学生们寻找气味,并根据自己的嗅觉和想象为这些植物起名字。这样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不需要正确答案,任何回答都可以,只需要运用想象力。”
看了芬兰的记录,真的爱上了这个国家。
日本 - 完美
在日本受访者家庭里,4岁的小朋友醒来后,不哭不闹,自己去卫生间搭着小板凳认真洗脸刷牙,在洗漱完毕后,又很有条理地整理毛巾,收起小板凳。
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家长的要求也很高。要想孩子能顺利入读口碑很好的日本学校,家长也要接受面试。
做事亲力亲为,不给别人添麻烦,造就了日本人做事严谨完美的民族性格。
英国 - 做自己
英国孩子的嘴里常常有很多为什么。
学会问为什么,能勇敢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似乎是英国私立学校的必修课。“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当众发言的机会,在全班面前发言。”
一位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贫困家庭考入剑桥,成为英国精英的受访者说:“十四岁时,我的校长告诉我,永远不要对你的出身感到羞愧,你未来的人生也没有任何上限,你要做你自己。”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导语: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与大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孩子只有到了5——7岁才开始接触外部事物,孩子到了七岁以后,就要跨入学校的大门,接受老师们的教育。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来了解一下外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吧。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欢迎大家的参考借鉴!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老师建议鱼生把这个活转让给另一个男孩:“你可以只给他12块,不用干活就可以挣两块钱。”谁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可以挣14块钱干吗只挣两块钱?”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绝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除了意外事故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悉尼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悉尼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报怨、呻吟,报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悉尼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利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利娅。“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
随着利娅的讲述,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我不由得想到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几乎每个犹太人家长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恰恰就来自于提问!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1、美国教育部推广培训“父母辅导者”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2、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多样服务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3、法国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4、加拿大不提前教写字和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5、日本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
6、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7、犹太人让孩子早知书本是甜的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就有本书,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来看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结束有时刻,求知却无止境。
8、丹麦教育从”人“出发
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学习的事情”。
丹麦儿童教育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清楚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适应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长,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探索兴趣,多元认识自己。到了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方面。
9、韩国流行“自然育儿法”
近年来,在韩国的父母中间, “Nature(自然)育儿法”开始受到重视,而且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就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开始流行让孩子单独睡觉。汉城妇幼保健医院的朴医师说:“以往从婴儿开始,我们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边睡觉。这样做,有的是图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婴儿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觉时因蹬被子着凉而生病;还有的是怕分床睡觉,和孩子少了那份亲情。
10、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教育上,芬兰有些条件较不少国家略胜一筹。芬兰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费人力物力照顾移民的语言及文化适应问题。芬兰国民的文化水平也高:他们曾被瑞典和俄国统治了几个世纪,其间学习本国语文成为民族主义象征,大家都以本国语文自豪。
西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中西方父母对孩子教育六点不同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欧美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欧美国家的教育方式与我国的教育方式大不相同,那么欧美父母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欧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欧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穿上这件白的。”而是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老师建议鱼生把这个活转让给另一个男孩:“你可以只给他12块,不用干活就可以挣两块钱。”谁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可以挣14块钱干吗只挣两块钱?”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绝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除了意外事故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悉尼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悉尼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报怨、呻吟,报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悉尼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欧美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不吃饭就饿着
场景一: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鞋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场景二: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外国人 与中国人教育孩子 对比: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场景三: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场景四: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特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外国人教育孩子要点)。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场景五: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猜你喜欢:
1.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2.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3. 外国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4.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方式
5.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和中国教育的区别有哪些呢?哪一种更好些呢?
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让人争议的是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在这三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谈不上哪个更好,但是小编觉得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教育政策才是上上策。
第一,教育体制不同
在我国,教育体制是分成了三个阶段的,一年级到六年级是小学阶段,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是中级阶段,之后就是大学生(专科和本科)、研究生以及硕士、博士等。而美国的教育体制就有所区别,他们的初级教育是指4-11岁的孩子,而中级教育虽然也是初中和高中,但是初中只有两年,高中是四年。高等教育也是大学,不过是分四年制大学和社区大学。
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体系一直都是九年义务教育,而美国是K-12义务教育,教育体制的不同,也让国家对筛选人才和考核人才的发展方向有了很大的差异,我国是根据成绩好坏选择学校,而美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活动、论文,甚至一些贡献来综合评断。
第二,授课氛围
我国的授课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堂的氛围相对来说比较严肃或压抑的,虽然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会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时间,但是教师也会去评断学生的一些回答。而美国的课堂氛围就比较开放,教师不会主动授课,而是让学生自己积极发言,甚至会相互沟通和交流,将学生的回答总结,但是却不会有固定的答案,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想。
由此可见,两国之间的课堂氛围相差甚大,不过各有利弊,我国课堂的教育氛围虽然严肃,但是合理利用了更多的时间来提升学习效率。而美国的课堂氛围融洽,但是自由发言也很容易跑题,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
第三,学习的方向和成果
这点小编觉得是差异最大的,我国的传统教育是比较看重各种规定下的成果,比如什么时候学、学什么、怎么学等,而美国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学,所以在学习方面就出现了不同,一个是被动性,一个是主动性。其次美国人的教育格外注重创造力、动手能力等,而我国的教育更注重基础,觉得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好,虽然各有各的好,但是也可以综合运用,而我国现在也更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
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
中国人会给孩子很多钱,会为孩子铺平路。而西方,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詪现实的以金钱当报酬的去让孩子干一些事。
李丽君从定居海外的女儿家回来,一个劲的说西方国家的教育如何如何好,还在群里鼓动身边的朋友只要有条件,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听了李丽君的话,有位妈妈提出一个问题:西方教育真的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问题一抛出顿时群里议论纷纷,看到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一生从事教育的智慧奶奶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西方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而中国的教育则更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接受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模式培养,等孩子长大之后究竟哪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更能快速融入社会中呢?
首先,来简单谈谈我所了解的中西方教育的情况,这里我重点说说课堂教育方面。中国的课堂教育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不多赘述,下面来说说西方的课堂教育。以前我市教研室副主任,受邀去西方国家参加考察,回国后在反馈会上给我们介绍了西方国家的课堂情况。他说在美国深入课堂听课的时候,上课前他们就到了教室,教室里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说说这说说那,有的孩子坐着、有的孩子趴在地上,有的孩子躺在地板上,学生有的手里拿着书看,有的拿着类似玩具一样的东西反复的看反复的摆弄,可是考察团等了老半天也不见老师说上课。等到下课了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美国的课堂。
单从课堂教育方式来看,西方教育讲的是自由,课堂上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而中国课堂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上课时不仅要求学生身体要坐直坐好、眼睛要往前看黑板,对孩子写字的姿势都有一尺一寸一拳头的硬性要求。中西方国家的教育除了对学生形体上的要求不同之外,在学习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切尊重人的个性。而中国教育的重点则放在学习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