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经典育儿语录20条
李玫瑾经典育儿语录20条
李玫瑾经典育儿语录20条。现在的家长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的重视,李玫瑾是一个深受家长们追捧的心理学专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习的很多,下面分享李玫瑾经典育儿语录20条。
李玫瑾经典育儿语录20条1
1、孩子6岁前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孩子4岁时你拒绝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滚,等他14岁拒绝他的时候,他就会离家出走,服毒自杀了。从哪几个方面管呢?例如克制任性,防止压力,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学会挫折等6个方面。
2、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儿子的,千万不要百依百顺,很多逆子都是宠出来的。
3、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考不考得上大学,不要紧,如果你想开店,我就给你启动资本,千万不要做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4、挫折忍耐力跟意志力有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而是靠体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做些体力上的活,有好处。
5、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怎么办?不要把精力放在护着小的上面,而是放在大的上面。
6、孩子在1岁前,甚至是3岁以前,最好是由母亲抚养。人在生命早期是很无助的,认人是最早的情感依恋,父母才能给孩子安全感。
7、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8、心理发展有关键期,12岁以前称为依恋期,12-18岁成为青春期;依恋期需要家庭教育,青春期需要社会的参与。
9、孩子的心理阳光成长比智力重要。我宁愿我的孩子是个普通的快乐少年,也不愿他成为心理压抑的学习机器。
10、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没有被善待过,就别指望他成年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11、4、5岁是人格教育的关键期,所以家庭教育要重视人格教育。
12、一个脾气暴躁、容易激动的人,其早年的抚养一定是亏欠的;一个平和大度的人,其早年的抚养一定是到位的。
13、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他最容易倾诉的对象,了解孩子最好朋友的行为,也是了解孩子的.过程;如果最好朋友不太好,就问问孩子他的优缺点,表达你的意见就好。
14、让孩子参与家中大事。不管他学习什么状态,让他参与家中大事总是没有坏处的,起码表明你把他当大人对待了,他就会担起他的那一部分责任。
15、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有的时候你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他就会用什么方式回敬你;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自然不会尊重你。
16、真正的养育过程一定是唠叨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
17、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个原则。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说教,不要走开。
18、未成年人的问题都是滞后的,当你发现孩子很难管的时候,其实问题早就出现了。
19、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有时候话说到了就可以,不一定非要逼孩子承认错误,写保证书,逼急了孩子反而会对你不恭敬,要让青春期的孩子承认错误很难得。
20、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管孩子的成绩是老师的事,家长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每天放学问他在学校过的好不好,有没有欺负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而不是只问成绩。
李玫瑾经典育儿语录20条2
专家称,在一些刑事案件中,较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与其幼年心理有密切关系。她建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对子女的心理抚养,培养儿童健康心理。
一些人认为,子女最需要的是健全的家庭结构,北京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对此表示,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抚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子女的心理抚养。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专家介绍,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大部分成年人的极端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其某种早期心理经历,人的心理问题则与其6岁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对于家庭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亲自抚养幼儿子女。0-12岁的孩子处于“依恋期”,父母与孩子长期、持续的亲密接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依恋”心理,给孩子带来生命初期的愉悦记忆,这是孩子形成心理自制力的基础和资本。父母亲自抚养,才有爱的言语滋润,才有父母与孩子的目光对视,而缺乏目光对视的孩子,往往伴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李玫瑾建议,父母在孩子3岁前主要实施情感抚养,4-6岁实施性格抚养,要学会在孩子6岁前对其说“不”。李玫瑾说,人的性格形成期是0-1岁,定型期是12-17岁。她说,在培养孩子性格的过程中,父母要克制其任性,防止其压抑,抵制其冲动,避免其自私和娇气。
李玫瑾:家庭教育的5个「法则」,影响孩子一生
宋庆龄说过:「孩子的性格、品行, 归根结底主要是受父母、家庭的影响。 能让一个人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印记。 」可见, 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而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也提到:「孩子在6岁前, 只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 才能保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 成为优秀的人。 」
有的孩子不爱和家长交流 有的孩子通宵玩电脑 有的孩子说不得, 动不动就寻死觅活。 有的孩子早上不起床, 从心里到行动每个毛孔都在抵抗上学 有的孩子离家出走 ......
如何看待未成年的人出现的心理问题, 李玫瑾教授谈到, 抓儿童教育, 其实关键还是看家长。
有很多家长希望能带着孩子找李玫瑾教授咨询, 她对家长说:「孩子不用来, 你来就行。 」
其实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 可以说根源都在家长身上, 真正的关键问题在于教育父母, 而不是教育孩子。
关于教育理念,
李玫瑾教授列出了七点: 1. 人的教育有顺序性
顺序的特点就是: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 其实有滞后性, 心理问题是可以向前追溯的, 成年人的想法和儿童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成年人的想法是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 如何变得有钱, 有房, 有事业, 提高生活质量。
很多孩子妈妈不回来他们都不睡觉, 没有为什么, 他们就是想要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就足够了。
现在社会有多少家长关注过这一点, 或者是能够做到呢?为了工作或者其他原因, 很轻易的放下年幼的孩子。
这个时候孩子产生的心理创伤, 或许现在并不会显现出来, 但是一定会影响他的将来, 会延续到成年甚至是对自己的下一代的做法。
2.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保障, 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的抚养
重点在「陪伴」, 现如今社会就是一个快节奏繁忙的社会, 上上下下都在加班, 但是到了瑞典, 六日商店都关门歇业, 家庭更是举家出门游玩, 晒太阳。
这同样也是一个理念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六日商店不开门是不可思议的, 但那确实是一种智慧的结果。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强调要忙, 要快, 要求效率。
但是忙到最后, 却忘记了最本真的东西:给孩子挣钱, 不如亲自陪伴孩子。 并不是说陪伴孩子就不需要考虑生计了, 而是要均衡比例。
3.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人性指的人生来而具有的一些特性, 是最基本的自然社会属性。
而性格是什么, 性格值得是一个人和别人有关的行为固定方式。
这就涉及到一些人的做事习惯, 好性格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让人觉得舒服, 因为他做事情会替别人考虑, 做事先想到别人。 性格不好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让人觉得别扭, 因为他自私。
社会行为方式就是性格的体现, 一个人有了性格缺陷之后他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 继而上升到修养问题。
我们现在一味的强调知识教育, 却忽略性格培养。
4.良好的习惯
当然了,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 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 一个良好的习惯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俗话说得好, 拥有一个好习惯将受益终身, 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孩子是一个新兴的群体, 他们是全新的, 是可塑的。
对于新的知识会学习得很快, 所以家长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 陪伴和引导也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大人好好学习,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很多家庭教育的学者都有这样的要求, 开家庭教育讲座, 孩子不用到场, 家长来就行了。
Wendy妈有话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在共同成长的, 当然了, 父母也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养育孩子之路, 却是没有固定章程的, 这意味着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探索, 发现教育孩子的奥秘与真谛。
孩子写作业拖延?李玫瑾教授支招,父母要花10分钟做好这两件事
孩子写作业拖拉是让很多父母感到头疼的一件事。
有宝妈吐槽自家孩子:一个小时只写几个字,也不知道孩子随谁。
此外,因为孩子写作业拖拉闹出的 家庭矛盾 更是十分常见,即使再好脾气的父母,碰到一个写作业墨迹的孩子都会忍不住发火。
有些宝妈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低年级的孩子仍然要写作业到半夜?
我个人认为孩子写作业写到半夜,最重要的原因出在孩子身上。
主要原因是孩子学习效率低,孩子的学习效率低,自然每次写作业都要拖到半夜。
父母如果有时间可以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多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 小动作都特别多 。
每次吃完饭,父母逼孩子坐在桌子前老实写作业的时候,孩子不是玩笔就是 抠橡皮。
看父母生气开始骂自己之后,孩子就装模作样地写了几个字。
再之后孩子又嚷嚷着要 喝水, 要 上厕所 ,这样默默蹭蹭下来,作业没动几笔时间却已经过了大半。
Ⅱ:学校的课业太多
除了孩子写作业效率低,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确实也比较重,学校课业负担重也导致很多孩子经常要奋笔疾书到半夜。
而且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比较喜欢留罚写,老师想通过这种方式去给孩子加深记忆,这种做法其实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第一件事: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小孩子注意力难集中,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帮孩子清除掉障碍。最好不要在孩子的书桌上摆放太多的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尤其是玩具。
父母做好 清场工作 后,再让孩子进入房间写作业。
当孩子没有可以摆弄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得不投入学习当中。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提前跟孩子 约法三章, 告诫孩子:写作业期间不允许上厕所喝水。
父母要提前让孩子喝完水,上完厕所再去写作业,要让孩子正确看待写作业这件事。
第二件事:给孩子的作业分类
除了第一件事,李玫瑾教授提到的第二件事就是给孩子的作业分类。
父母要按 难易程度,紧急程度 给孩子的作业分类。
此外,父母有时间还可以给孩子做个 简单的时间规划, 让孩子按照时间表完成作业。
父母可以以30分钟为一小节,如果孩子在20分钟完成所要求的任务,孩子就可以玩10分钟。
同理如果孩子在10分钟内就完成了父母布置的作业量,孩子就可以玩20分钟。
如果孩子30分钟内 没有完成任务, 或者 错误太多 ,父母一定要 惩罚孩子。
只要孩子错题,父母就可以减少孩子玩 游戏 的时间, 每题扣一分钟休息时间 ,父母用这种方式多约束孩子几次,孩子自然也就不敢乱磨蹭了。
此外,父母要注意的是,每天都要规定好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孩子可以提前写完,但是不能延后。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事不是给父母写的。孩子写不完受到老师批评几次,自然也会长记性了。
Ⅰ:父母尽量不要过多插手
有些父母看孩子写作业磨蹭,生怕孩子写不完挨骂,有时候会帮孩子写。
父母帮孩子写作业不仅不会帮到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偷懒心理。
学习这种东西父母不能代工,毕竟日后中考,高考是要孩子自己亲自去。
所以父母辅导孩子的时候,如果不是非常必要,尽量不要主动去帮孩子写作业。
Ⅱ: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除此之外,在辅导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尽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也和父母有关。
有很多父母辅导孩子的时候,情绪特别激动,经常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喊大叫。
父母嗓门越大,孩子情绪就会越激动,越难集中注意力在功课上。
因此父母在辅导孩子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
Ⅲ: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也不能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够吸取教训,避免下次踩坑。
今日话题讨论:
在座的宝妈,你家孩子写作业拖延吗?欢迎屏幕下方留言讨论。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惯”,孩子会少走很多弯路
家长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人,但是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其实一点都不轻松。
管松了,孩子会变成“混世小魔王”,无法无天;管严了,又会将孩子束缚住,性格就会内向自卑。
那么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呢?
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就给各位父母提出了一点建议,就是要做到“2不管,3不惯”,这样孩子以后会少走会更很多的弯路。
两不管
1、遇到小困难的时候不管
孩子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事事父母都冲在孩子面前,替孩子解决,那么孩子就无法得到成长。
因为习惯了父母帮自己解决,等到突然有一天,必须要自己去解决,孩子就会开始慌乱了,会变得自卑,认为自己没有父母根本做不到。
这样的孩子往往比别的孩子更加脆弱,抗挫折能力更低,别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更快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
但是总是依赖家长的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后躲,去逃避问题。
那么这两种孩子将来过得也一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在平时,家长在孩子遇到一些小困难的时候,还是要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而不是“代替”他去解决问题。
2、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不管
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但是也并非什么都不能做,像是叠好自己的小被子,准备明天要穿的衣服,和小朋友之间的约定,都是孩子自己可以做决定的事情。
那么家长在面对孩子这一类的问题和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学会放手不管。这样一来,家长会更加轻松;二来,孩子也会对自己的事情更有责任感,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仅性格会更自信,做事情更有规划。
三不惯
1、不尊重别人不惯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里五六个长辈都宠着他一个人,要星星不给月亮,孩子今天打了奶奶一下,奶奶说,孩子小不是故意的;明天对爷爷发号施令,爷爷说,没关系,孩子小,就陪他玩会儿……
那么在孩子的世界里,就会认为这样是被允许的,那么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长想要管束孩子的行为,但是此时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就会很难再改正了,而且孩子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以前可以这样做,现在就不可以了呢?
所以家长在孩子有不尊重别人的举动的时候一定不要惯着他,及时制止他。当孩子3岁的时候,打了奶奶一下,妈妈可以只是非常严肃的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孩子就会改正了;
但是等到孩子13岁了,家长即使把孩子狠狠的打了一顿,孩子也很难改正,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
2、没有责任感不惯
没有人会喜欢惩罚,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如此,那么当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家长问这是谁做的,那么孩子的本能就是逃避。
但是依靠这样的本能,孩子会成为可以爱撒谎,没有担当的人,是无法在这个 社会 中立足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这个坏习惯。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误并不是故意的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这样做错了,更多是通过父母的脸色、神情来判断自己这件事情要不要承认,所以家长不妨改善一下自己的态度。
让孩子知道,妈妈问这个事情是谁做的,目的不是要惩罚谁,而是为了更好的去解决这件事情,这样孩子会更加勇敢,以及更愿意去弥补自己的错误。
3、触及底线原则不惯
很多家长都抱怨,明明已经和孩子约定好了,孩子也答应了不再犯了,但是过后就反悔可怎么办呀?
第一次和孩子约定好,但是孩子之后却毁约,家长对于这行为并没有什么惩罚的话,孩子就会认为,下一次我依然可以这样做,所以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父母的原则和底线。
但是在孩子第一次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立刻制止他,并且在他再次犯错的时候及时给他一些惩罚,孩子得到了教训,就会知道,这件事情触及到了父母的底线,我不可以继续做了。
规则,道德等并不是孩子从出生就明白且理解的,所以需要后天父母的规范。
那么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用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快速制止孩子,孩子才能够才能够从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长成更出色的人。
家长只有尽早教育,孩子才能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
好习惯的培养并非一天两天养成的
,需要父母持之以恒,孩子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得到改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带领孩子看一些是规范孩子行为习惯的绘本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和孩子年龄相仿的主人公,和孩子产生共鸣,从而养成好习惯。推荐《3-8岁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一系列共10个主题,帮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去规范孩子的行为。
通过情景式图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
“做一个有爱心,心怀善良的人”、“出门在外遵守规则,做事情有礼仪”、“ 能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能够分清是非对错,知错就能改”……
同时这也是一套双语绘本,在规范孩子行为的同时,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另外每个主题后面都会附有“给父母的话”,可以帮助父母们了解相关的儿童心理学知识,给与孩子更好的教养,成为一个更正直有爱心,懂感恩有礼貌的好孩子。
10册不过是59.8元,平均一本不到6块钱,也就是一顿早餐的钱,却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同时培养阅读好习惯,一举多得!怎么算怎么划算!
另外《0-6岁幼儿情商与性格培养 》,一套30册,从多个角度去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多问题,提高孩子的行为管理能力以及塑造孩子良好性格,逐步提高孩子的情商。
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看到“自己”,默默反思,获得成长。整整30册绘本,赶上活动特惠价仅需62.8元!
折合下来,一本也就2元多一点
。
# 育儿 有方法#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的育儿方式,在生活中真的有效吗?
研究顺得的心得因一次公益讲座在十年后让我成‘育儿专家’,我从未以此内容发论文或著书,包括这次传播也不是我所知所为,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自怡’,无心插柳柳成荫。”确实有一定的操作性。具体到一个个独特的孩子的具体问题,还是需要家长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专家的观点和建议,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否则,遇到专家截然不同的观点,会更无所适从。
在学习了李玫瑾教授的视频内容后,我发现,她的“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是针对3-5岁孩子想要通过哭闹达到某种目的的情况,对孩子做一次“克制任性”的训练。虽然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现在对“孝子”这个词,会有一点点贬义在里面。因为这样的人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如果孩子不怕,那么越打就会越让孩子反抗,他可能表面上听话了,但是其实心里不服气的,时间久了要么爆发,要么憋出病来。
3-5岁的孩子处于成长敏感期,也非常懂得观察身边的世界,当他们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哭闹是最便捷的途径,也是对父母最有效的方式,遇上爷爷奶奶在场,更是立马心软,“成全”孩子。如果长的不对称肯定有原因。哪边阳光多哪边长的壮。哪边水份土壤好哪边根系发达。至于没有按着人们的想的方向去长。那是因为自然界不是因为人类才存在的。人类的思想并非正确。
我非常认可李教授的观点,不能惯着孩子毫无道理的任性,要学会说“不”,不该做的事要段然拒绝,等孩子哭够闹够冷静下来以后,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决不能一味地迁就、溺爱。
李玫瑾教授专访:关于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段的几点建议!(建议收藏)
李玫瑾教授的观点
(如已观看视频,可跳过第一部分)
其实,这个话题呢,就是我在一直宣传的一个理念,就是说:18岁呢他有三个台阶,其实呢,三个台阶就是6岁12岁18岁。但是六岁之内其实有两个台阶,我把这个四个台阶第一个台阶叫情感抚养,第二个台阶呢叫性格培养。也就是说情感抚养是0到3岁,性格培养是3到6岁,这两个台阶都是人一生垫底的。然后第三个台阶是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就孩子从小学开始你就要观察他学习状况,学习习惯,然后包括他擅长的哪些科目,以及他的困难在哪,然后在这过程当中让他建立一种自信。然后呢,对学习有一种热爱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能够集中时间完成作业。
所以6到12岁实际上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你这这六年把他培养好了,你后边会很省心,他到初中高中它都会能坐住,然后能完成,后到了12岁之上
它进入到青春期了,青春期开始叫什么呢?真的是我们虽然也要帮助他,但他自我成长已经开始很明显了,因为他有自主意识了,他开始要逆反了,他开始要有自己的主意了。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刚才讲了要尊重教育,尊重教育实际上很重要一点就是你可以给他提出多个选项,由他自己选择。你千万不要替他做主。然后呢,我刚才讲这四个台阶,如果你前两个台阶做好,你后边就会很很省劲了,他哪怕就是天赋不够,他只要能够乖乖的坐在那里,他能尽他的力量去努力学习,他学到什么程度,那就是这个程度了。然后后边呢它的在这个青春期阶段他能够自律,你比如说我知道什么事该不做,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这个东西叫什么?这叫观念。
所以我讲这些东西呢都是在六岁之前,因此预防这个孩子出问题,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就是18岁之前,你投入最多的是六岁之前,其次是小学,最后这个阶段基本就是半盯着半建议了,已经基本就不是你能够管的问题了,管呢!就是六岁之前和12岁两个台阶。
2
孩儿他舅总结
听完李教授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于孩子在各个时段的教育重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那么,孩儿他舅接下来想从时间点上给大家几点建议,希望对各位家长有帮助!
现如今社会压力大,很多家庭都需要夫妻共同工作赚钱。这时候,孩子的教育成了很大的问题。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总会听妈妈们闲聊。
“我也知道孩子教育重要,但我和孩子他爸都要上班,真是没时间啊,心有余力不足”
“每天工作都够累了,下班真是没多大精力教孩子了,孩子的学习全靠自觉”
还有的妈妈说,尽管每天尽量挤时间陪孩子,孩子的学习还是没怎么提升,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从妈妈们的聊天中,我们能轻易发现一个矛盾: 没时间陪伴孩子,但却还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研究发现,一天中,有 3 个时间点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 只要充分利用这四个时间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一点也不难!
早上起床出门前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头脑最清醒,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段。
但很多家庭的早上都是这样度过的,父母意识到快要迟到了才从床上爬起来,急匆匆的收拾下自己和孩子,在外面买些早饭火急火燎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再马不停蹄赶去公司上班。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叫孩子起床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催促,可以适当使用诱导剂。比如,如果孩子在十分钟内完成洗漱,可以给予一个小奖励。如果没完成,相应的给一个小惩罚。这种做法不但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接下来,送孩子进校门前,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个有爱的互动, 一句鼓励的话就可以让你和孩子在新的一天元气满满,有足够的能量面对这一天的挑战。
孩子放学回家后
家长们一定要明白,虽然你工作了一天很疲惫,但孩子也经历了一天紧张的学习,他的身心也需要放松。
不妨在孩子放学之后,和他聊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趣事,让孩子养成和父母分享的习惯,也能减少以后青春期针锋相对的风险。
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趣事或困难,从而拉近和孩子的距离。父母在分享时一定要注意,保持积极的心态哦,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孩子三观的形成以及将来的处事风格。 切记!!!
睡觉前
大家都知道,晚上睡觉前,需要全身心放松,才能有一个安稳的睡眠,所以建议家长在这个时间,不要过多讲大道理或者批评孩子。
睡前是最有效的亲子互动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读诗歌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经验表明,大脑在睡前的记忆力较强,睡前记住的东西,一般很难忘记。所以,睡前是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睡前一定要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 ,这句话看似简短,但却能大大升温你和孩子之前的感情。家长朋友们不要太害羞哦!
-本期内容,特别鸣谢-
李玫瑾教授
扶鹰教育创始人-王博士
看完今天的文章,关于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段和每天陪伴的黄金时间的问题,相信各位家长都已经了解了。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各位家长能够记住这些时段和时间哦! 孩子事儿,无小事儿,我是孩儿他舅,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