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邹国大夫邹忌为了教育齐国国王,用自己的遭遇,发表了著名的《九劝》。邹忌的《九劝》是他对齐王展开的一系列劝谏,其中最终的劝诫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此话以简短、朴素却极具哲理的方式阐述了人生哲理,对后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邹忌之窘境邹忌最初是邹国一名平民,因才干出众,受到当时齐国国王田忌的器重,进入了田忌的幕府,后来甚至成为了田忌的左右手人物。但是,田忌有一天听信了他的粉丝的悖乱论,认为他是在暗地里借助自己强势的地位独断专行。为了体现自己的统治权威,田忌将邹忌降职,甚至陷于狱中。在经历这样的重大打击后,邹忌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人必须自己保护自己的道理。
邹忌之劝谏这一次,邹忌得到了翻身的机会,趁机给齐国国王纳谏,建立一个智囊团,敦促齐人认清形势,在与强大敌国秦国交战之前,尽量提高自身的实力,以应对来自敌方的压力。其中,邹忌尤其重要的一条劝戒就是“以小胜大”:齐国将领宁死不退,而秦军尚且昂首挺胸,这就是好战者之大敌,也是危机。建议齐王提高军队士气和战斗力的方法是:先从小胜开始进行实战,提高士兵的信心和技能,积累经验,逐渐扩大规模,缩小差距,最终到达战略上的胜利。
邹忌之智慧从邹忌的劝谏中不难看出,胜利并非华丽的外表或是单纯依靠力量就能够达到的目的,而是源于智慧和思维的正确引导。在他看来,一个人必须懂得“以小胜大”,并且点明了胜利所产生的意义。此外,邹忌还鼓舞士气,提高信心,鼓励尝试,提出了在实战中逐渐提高士兵能力、增加战斗经验的方法,这些想法看似浅显,却充分表现了他的深邃智慧。
邹忌之谏者邹忌被称为“谏者”,这并不是因为他在劝谏方面有多么超凡脱俗的能力,而是因为他在谏言中所展现出来的“目无君臣、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言不苟合、义不卑于上”的风范。在邹忌看来,一个真正的谏言人,应该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同时要做到心中有义、勇于直言,即使面对茫茫官场、壁垒森严的现实也要不畏前路险阻。这一点,也是许多现代人非常欣赏和推崇的精神。
邹忌之回顾回顾邹忌的传说,他既是一位受尊敬的智者,又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他在战场上向来勇猛无比,见义勇为,同时他又在智慧、谋略以及劝诫等方面表现出色,是一位有领袖气质的人物。他不是因为出身名门,而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及人格魅力得到了众人的尊重和关注。他让人们看到了智者、谏言人、鉴测者等等不同角色的魅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崇拜的。
总结邹忌的《九劝》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一,里面的话语在许多领域发扬光大,成为重要的准则。与此同时,邹忌的人生波折和劝谏的艰辛也给了人们很多启示,让我们瞩目于深入内心,提高智慧和能力,提高自己的品格修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领袖气质的人物,做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道德、有人格的人。
中文翻译
本文标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关于战国时期邹国大夫邹忌发表着名的《九劝》劝谏齐国国王的故事。邹忌本是邹国一名平民,因才干出众,进入了田忌的幕府,后来被齐国国王纳谏,给建立一个智囊团,提出各种劝言,建议齐王提高军队士气和战斗力的方法等等,最后以精辟的语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作为结尾。文章认为,邹忌是一位有思想、有担当、有道德、有人格的代表性人物,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崇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