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人们对于帝王的记忆是深刻而又矛盾的。赞美的语言和批评的言辞一直贯穿着中国历史,其中不缺少那些享有盛名或者声名狼藉的帝王。而在所有的君王中,或许只有少数几位真正做到了“了却天下事”。他们经历着苦难和打磨,最终达到了为天下尽心尽力的境地,成为了人民乃至后世的楷模。
“了却天下”是什么意思?“了却天下”出自《剑桥英汉大词典》,指“完成使命,了结人世”。这个成语最早是形容“霸业”完成之后,君主悠然自得地退隐山林;后来又演变为指君主在临终之前完成统一天下、夙世未竟的事业。
有哪些君王“了却天下”?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理宗、明成祖朱棣等历史名君都被誉为“了却天下”的代表人物。这些君王都取得了丰硕的政绩,自立一代标志性的政治地位,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印记。虽然他们的做法和政策繁多,却共同展现了一个他们应尽的在世“天下之责任”。
“了却天下”意味着什么?“了却天下”,说白了是对历史和社会的负责。明清小说《水浒传》中有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君王从一个方面可以理解成一个“执刀者”,他们的职责在于维护社稷稳定,使天下太平。当暴戾民变屡禁不止,内讧外戚悍然妨害,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君王无愧于“执刀”,但是他们更应当想方设法地用善治来解疑难,用清廉的好政来化解内外矛盾。
因此,君王“了却天下”并不是指真的要让天下毫无挑战地天下一统,而是指尽力而为,为国家、为朝廷、为百姓负责任、富有担当,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今天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收获?虽然现代社会与古代政治环境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共性问题却始终亘古不变。我们可以从“了却天下”这个意境当中汲取到壮志与担当。在日常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怀有“了却天下”的雄心壮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关注他人、关心社会、关心未来。这个事业不一定要规模宏大、光彩照人,更多的是在一份充实、有责任感的情怀。
同时,许多人也可以凭借这些“科举制度的生存者”经历与心路历程,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毕竟人生只有一次,能做一个“了却天下”之事最美妙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体味到了勤奋、自律、承担责任等不同品质的趣味和重要性。
结语君王对于历史和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了却天下”的高境界至今仍是我们心中难以企及的敬仰之情。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怀有更深刻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对“天下”的理智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更高的期望,也应该要求自己去个人、政治、家庭、社会各方面去负责任,为了实现更可持续、更公正、更人性化的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