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这是一件作于北宋时期的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幅卷轴画。这幅画描绘了描绘了当时京城东京的繁华景象,生动刻画了宋代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城市文化风貌。
这幅画究竟是谁画的呢?经过历史学者、考古学家、艺术界人士的数百年不断研究,目前一般认定它是由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所画。然而,这一结论也并非没有争议,因为在明朝时期,许多画家都曾模仿过这幅画,导致后人难以辩明作者的真实身份。
无论如何,对于这幅似曾相识的杰作,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所描绘的内容。画中人物、建筑、自然景象都在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让我们回味历史、感受文化。
生动刻画京城百姓生活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妇女卖粉饼的街头小贩,有肩扛行囊的商人,有和稀泥的儒生,还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船夫。这些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不同的服饰、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细节完美地刻画了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物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画中有位农夫倚着牛车,牛车旁却停着一辆蓝底金龙图案的豪华马车;还有一组儿童在玩耍,而画面左上角的屋顶却上面堆满了烟囱……这些错落有致的细节,更是增添了这幅画的趣味与魅力。
反映宋代城市文明特征除了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清明上河图还反映了当时城市文明的特点和风貌,比如下图中,船夫们在桥下用竹篾编成的“洋伞”(如今我们所说的遮阳伞)对着明月唱歌,这体现了当时船夫们既有些许雅趣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他们的工作状态。
此外,在城市建筑的描绘方面,清明上河图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中画外有许多房屋、庭院、城门、桥梁、陡坡、水闸、码头等建筑物,它们的建造风格、设施配置、彩绘装饰等,都是当时城市建筑的真实写照。如下面这一幅图——天桥内外情景图,展示了不同阶层人群在城市中的活动场景,如商人摆摊、儒生研究、僧尼乞讨、工匠制作、百姓走路等。这些场景完美地描绘了当时城市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社交活动的热闹氛围。
文化遗产永存不朽如今,虽然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远去,但这幅画却像一本厚重的历史巨著,承载着前人的智慧和心血,让我们回味古人的文明成果与艺术创造。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代表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正如文化部将清明上河图列为一级文物、国家保护重点文物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将其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所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表达当时城市文化发展和人类社会历史文化记忆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独特价值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字165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