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乐声渐远。无论是咿咿呀呀的儿童歌曲、鸟语花香的田园交响、还是恢宏壮阔的交响乐,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是否曾想过,如今的现代都市,在这些美好的音乐中却有着“无丝竹之乱耳”的现象?
什么是“无丝竹之乱耳”?笔者认为,所谓“无丝竹之乱耳”,就是指人们对音乐越来越苛刻,过分追求高清晰度,却忽略了音乐最重要的本质——感受和情感的传达。在一个商业化泛滥的世界中,各种低质量的音频设备一再滋生,高噪音、低保真度、音色失真的现象层出不穷。
虽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音频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积小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与此同时,音乐不再是我们人们感性的娱乐,他已经被始终扭曲在商业利益之下,随之而来的是普遍的“无丝竹之乱耳”现象。
为什么现代城市有“无丝竹之乱耳”?笔者认为,“无丝竹之乱耳”的根源在于深深的文化和艺术教育沉淀不足。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和大众媒体的普及中,文艺教育一直没能离我们很近。让学生们接触了大量的流行音乐乃至嘻哈音乐,却没有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中深层次的内涵。而在市场化的音乐行业中,音乐本身变成了一种商品,更是流行文化?ˉ的代表,肆意地被削减、翻新、滥用和侵犯,海量音源的充斥以毁坏品质为代价拉低了大众的音乐欣赏标准
如何拯救“无丝竹之乱耳”?虽然现代都市中“无丝竹之乱耳”的现象已经浸透着我们现代人的耳朵,然而改变这种局面还是有所希望的。首先,我们需要让音乐走回正让音乐走回纯粹的目的——传达情感、传达内涵。其次,大众需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升文化质量,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音乐服务公司,尽可能地普及高品质音质、正版音源的意识的学习。最后,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生活中的音乐文化,重新去发掘和悦耳的旋律和优美的曲调。如果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想象力中想象出一种全新的音乐文艺让社会大众去参与贡献,让音乐文艺重新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会在未来成为一种我们生活的重要标签。
结语无论是现代音乐市场,还是我们自己对于音乐的情感表达,我们都需要用更加敏锐的耳朵去聆听和感受。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周围充斥着各种商业化的音声,甚至有一些嘈杂的音乐占据我们生理上的听觉机能,然而品质精良的音乐的声音仍旧能穿越时空,触动人们最深的情感。我们不应该让“无丝竹之乱耳”进一步侵蚀我们消费者的音乐需求,而是应该更积极地发现和进行音乐文化教育,更了解正常的音乐,以便在现代音乐市场中获得更多文化价值和更好的听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