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又称贫困户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性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目的是为了对全国贫困人口进行全面、动态管理,建立高效、精准、科学的扶贫工作体系。
建档立卡的目的建档立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贫困人口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脱贫。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的要求,“要坚持建档立卡,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等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建档立卡具体目的如下:
实现全程动态监测和管理,确保精准扶贫;
准确掌握贫困人口信息,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
方便贫困户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为相关部门协调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基础数据。
建档立卡的执行步骤建档立卡的执行步骤是建档、审核、公示、归类和动态管理。
建档:根据贫困标准及扶贫政策,确定贫困户,并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扶贫档案;
审核:对建立的扶贫档案进行逐一审核,排除虚假、重复及不符合扶贫政策的户,确保扶贫对象的准确性;
公示:对审核通过的扶贫对象进行公示,村民委员会和部门进行签字确认;
归类:按照不同类型、不同需求和不同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档案归类;
动态管理:对扶贫户的经济状况、家庭变化、能力提升、脱贫成效等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
建档立卡的意义建档立卡的意义在于实现精准扶贫,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精准扶贫是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原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确保扶贫到人、到户、到村、到组,让贫困户真正得到脱贫致富的帮助和支持。建档立卡可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
结语建档立卡制度的实施,为全面深化精准扶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管理保障。在帮扶过程中要坚持“四不摘”的原则,即不摘贫困户、不摘表、不摘线、不摘责,确保精准扶贫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制度,推动扶贫工作沿着更加精准、有效的道路前进,才能最终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